近日有市场传闻,某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公司在6月底至8月中退回2023年发放的超过290万元的资金,且不区分奖金归属期、是否属于往年递延。据财联社消息,确有央企旗下公募基金实施限薪举措,且自2022年起超出标准的退薪工作已于本周启动,但退薪标准并非上述290万元,而是达到一定标准后部分退回。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北京基金业协会编制的《PE/VC机构薪酬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3年创投行业降薪趋势延续,整体年薪水平较2022年下降20%—40%。国企背景创投机构降薪幅度,主要是监管政策要求影响,比如国资背景创投机构薪酬体系里的薪酬递延机制已经全面实施;市场化创投机构则在通过整个部门裁撤、降薪、降低员工福利等方式压缩运营成本。
从公开消息来看,今年来各类金融机构降薪的消息不断传出。
金融业降薪不仅与经济形势和自身业绩有关,更与党和国家近年来的有关政策风向有关。如,去年2月23日中纪委网站刊文,提出要“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整治过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断加固金融和央企领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堤坝”。今年4月,《学习时报》刊发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文章指出,坚持不懈纠“四风”,坚决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大兴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
除了金融业降薪,国资央企的“退金”消息也不断传出。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仅去年11月至12月就至少有19笔亿元级央企旗下金融股权现身各地股权交易平台,数量高于前10个月的总和,涉及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租赁(含金租)、期货等各类金融牌照。中证金牛座也报道,自今年以来,清理进程进一步提速,截至6月已有7笔,大型央企包括中国船舶、鞍钢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等旗下子公司在产权交易平台均有挂牌出售参股的金融股权,覆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多类牌照。部分央企甚至集中清理金融股权,如中煤集团2024年1月挂牌出售持有的中煤财险、中诚信托股权,4月清仓出售山西山阴农商行股权。
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9月颁布《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退出与国有企业职责定位严重不符且不具备竞争优势、风险较大、经营情况难以掌握的参股投资。并要求,除战略性持有或培育期的参股股权外,国有企业应当退出5年以上未分红、长期亏损、非持续经营的低效无效参股股权。
国务院国资委6月3日党委扩大会议除提出要修改完善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监管制度外,还明确提出:从严控制增量,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这也就是当下广泛讨论的“退金令”。
一直以来,国资央企是金融业务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金融行业里的重要“金主”。国资“退金令”的出台,或对金融行业资金池里的池水产生较大影响。
随着国资央企的“退金”及金融行业的降薪,金融业的紧日子或是真的到来了。
作者:山东国赢国企混改研究院